大樹移植成活與否的關鍵在于其施工技術,在進行景觀園林的移植工作時,我們應充分了解大樹移植的影響因素,根據樹木移植的季節、樹種、環境條件等實際情況合理進行規劃,制定出最佳移植施工方案,從而有效提高園林大樹移植的成活率。
長春市政設計院告訴您大樹移植中影響其成活的因素,首先在樹木的苗圃生長階段,養分充足,土壤環境良好。在其移植過程中,不僅會對根系造成損傷,土壤的環境及酸堿性都會發生變化,肥力降低,導致其新根萌發困難;栽植土的粘性過強,土壤板結,都會不利于新根的萌發或者根系生長困難;在栽植時只更換了樹坑范圍的種植土,隨著根系的發展,會導致根系供養不足,難以維持生長,嚴重限制了根系的擴展范圍,營養的不足最終會導致樹木生長不良,并逐漸衰弱。
移植樹木的根部及樹冠部分修剪過多,傷口太大,導致樹木的適應能力大大降低,尤其是減弱了其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樹木起苗時沒有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導致根系損傷過多,傷口不平整或須根太少;枝葉過多,造成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的水分代謝失衡;起苗后未及時假植或栽植,或者運輸中暴露時間太長,導致根系的水分蒸發過多,幼根缺水死亡。
樹坑直徑太小,導致根系不能充分舒展,造成窩根現象; 種植過深或者表面覆土過多,導致根部通氣不暢,積水,從而造成樹木底部根系的衰弱,樹木生長平衡遭到破壞,甚或死亡; 樹枝或樹干的表皮損傷過多。在起挖、運輸及栽植大樹的過程中會對大樹的表皮造成損傷,尤其是吊機使用不當形成的繩勒痕跡,導致傷口遭受病菌感染,產生病蟲害;
樹根泥球未能與周圍土緊密結合。在填土過程中方法不當,或者沒有將泥球周圍土壤踩實,在土壤與泥球之間出現空隙;土壤的粒徑過粗,在土壤與根系之間產生空隙,導致養分從孔隙中流失;樹木支撐不夠規范,導致樹木在風吹動時根部松動,土壤與根系分離。
在濕度低、氣溫高的環境中樹木移植成活率很低;臺風、雷擊、雨澇等自然災害都會對樹勢 產生削弱,尤其是臺風對于樹冠已成型的樹木,很容易將其吹倒,而長期雨澇則會導致多年成活的樹木缺氧死亡。
樹穴直徑一般應為移植樹木直徑的8~10倍,穴深一般為1.5~3.0m,在種植穴的底部應均勻撒放厚約5cm的陶粒,種植土應和腐熟有機肥一起充分拌勻后施撒在樹穴底層,邊填邊踩實,防止樹木栽植后發生塌陷下沉,樹穴四周撒放生石灰,與底部根系結合的肥土則為泥炭土。
移植大樹的種植深度應根據根系是深根性還是淺根性以及樹種根系萌發不定根的能力大小等特點確定。若為深根性樹種以及根系萌發不定根能力較強可適當加深其種植深度。樹木栽植后的方位和朝向應與原生環境相同,并在根系培以細碎泥土,確保踩實不留空隙。在填土到2/3土球高度時,應松開吊樹帶,檢查樹木是否豎直,并應做好樹木支撐,防止樹木發生倒伏或傾斜,隨后再填土到樹木原土痕處。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持續推進,形式各異的園林甚至大型公園均在不斷建設中,在此種環境下,園林施工企業如何做好園林的施工質量以及技術的管理成了至為關鍵的環節,并且在相當程度上對于當代園林工程起到了促進作用。當前,人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景觀和環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過大樹移植的方法來優化改善綠地景觀則是園林景觀構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